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01
新質生產力定義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
02
新質生產力解讀
1. 技術革命性突破:
3. 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4. 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5. 顛覆性創新驅動:
03
深度剖析新質生產力
辯證法的核心要義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是關于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哲學方法,主張對立統一和矛盾運動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動力。
簡單來說,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不斷變化且包含內部矛盾的,通過矛盾的斗爭和解決,事物不斷地從一個階段過渡到更高階段,實現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即所謂的“質變”。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體現了一種辯證的發展觀,它不是靜態地增加生產力的量,而是強調生產力性質的根本轉變。
1. 技術革命性突破可以視為生產力內在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催生的新形態,即原有生產力結構與科學技術進步之間矛盾沖突的結果,新技術的應用帶來了生產力水平的躍升。
2. 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是生產力各部分間的矛盾運動過程,通過調整和優化要素組合,使生產力系統達到更高的和諧狀態,提高了整體效率。
3. 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則是生產力在特定歷史階段內,舊產業結構與社會發展需求矛盾的表現,通過打破舊有平衡,建立新的產業結構,實現了生產力的進一步釋放與發展。
4. 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反映了生產力在矛盾運動中尋求新的平衡點,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等手段,實現在一定投入下產出的大幅增長,標志著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質量型轉變。
5. 顛覆性創新驅動揭示了生產力發展的非線性特征,當基礎科學的重大突破引發的技術革新足以瓦解和重構原有的生產方式時,新質生產力便孕育而生,驅動經濟社會發生根本性的結構性變革。(“人工智能+”時代到來)
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動態的、革新的生產力形態,它的產生和發展遵循著辯證法的普遍原理。
它其實是科技創新和社會變革相互作用下的必然趨勢,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出這一概念,是因為它已然成為當今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和顯著標志,把它作為“重要著力點”其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它將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影響我們每一個人。